这片山林是怎么生长成今日这个模样的呢?第一个找到这条路的人是谁呢?走在山中的时候我偶尔也闪过这样的问题,但这一切没有答案,这些对我来说都成了谜团。
最近喜欢上了徒步。
以前我并不喜欢爬山。我对爬山的既定印象是长长的水泥坡,或是长长的水泥阶梯,这样的爬山实在很无趣。而人们常说,登顶时一览众山小的辽阔,除了黄山,在山顶看向无边的雪山和天空,才是我心中真正山顶风光,那城市里的山,我实在不知道城市的俯瞰图有什么好看的。
但是天气太好了,非常适合去户外,我也太多年没爬山了,我心想踩水泥路也可以吧,于是便和朋友们安排了一次爬山。
我在居住的城市内选了一座山,路途不会太远太折腾,公共交通能到,山顶有一处美丽的天坑,让好看的景色也成为爬山的动力。在查询具体的路线和路况时,我发现这座山都是土路,是很多户外爱好者会前去打卡的路线,大家建议要带上登山杖。我突然明白,原来这就是徒步,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喜欢徒步。我之前居然没有了解这项运动,我应该会喜欢这项运动。
第一次徒步我们选了较短的线路,来回约6km。原本我们还存有“真的需要登山杖这么隆重吗”的想法,从抵达山脚的入口开始,看到眼前的路,我们立马便掏出了登山杖。完全的土路,长满石头和树根,甚至有很多将近90°的坡。徒步的过程是累的,尤其对于新手来说,我们时常停顿喘息、喝水、擦汗,但却感受到了明显的愉悦。
为什么会愉快,是因为身处大自然吗?
按理来说,从小在城市生活的我们,山林并不是我们熟悉且舒适的环境,我们不太了解它们是何种植物,有什么特性,遇上奇怪的动物该怎么应对。但多数时候,我们还是会喜欢这样一个环境。
身处竹林中,我们四个人很有默契地安静驻足,聆听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。当我们触摸大树,感受树干的纹理时,一切都很理所当然。
这片山林是怎么生长成今日这个模样的呢?第一个找到这条路的人是谁呢?走在山中的时候我偶尔也闪过这样的问题,但这一切没有答案,这些对我来说都成了谜团。
但我喜欢走在山林间的安静,这种安静不是万籁俱寂,更应该理解为无嘈杂无噪音。没有汽车喧嚣,没有拥挤人群,不会走着走着就闻到有人在抽烟。大自然是更加淳朴和干净的。
但我又明显感觉到,我的快乐不止来源于大自然。如果说第一次徒步我还对这种心情的来源比较模糊,到第二次徒步我便更加清晰了。
第二次徒步我们选了10km的路线,而让我们感到艰难的是,这一次的山尤其难爬,格外陡和高。有些路段要爬上去时,眼前的高度已经到了我腰身。也遇到了很多又滑又陡的路线,借助之前徒步的人绑在一旁的攀登绳索,我们才得以爬上去和滑下来。
由此乐趣也变多了。我们不依靠工业科技前进,在地上手脚并用,双手撑着石头爬上高坡,蹭了一裤子的泥。我们也会抓着绳子在山林间晃来晃去,从一棵树抵达另一棵树。累的时候不管不顾,席地而坐,坐在倒下的树干上,扬起尘沙的土路上,马路边边的地面上,休息的时候无所顾忌,大口喝水、大口喘气、大声说笑……
那些在文明社会中所谓的规则、精致、端庄和体面,一下子被破除了,我们身上的天性和纯粹被释放了。
之前在清迈和民宿房东做瑜伽的时候,她要求我们喊出来,把身体里的情绪、气息用力地“呵”出来。但是当你端坐在瑜伽垫上,没有任何情景烘托的时候,很难放开自己去做这件事,无法完全投入,便也无法完全释放。但是在徒步的时候,我觉得做到了。
人很难一直走上坡路或者一直走下坡路,上坡气喘吁吁心率加快,对体力有极大的考验。下坡需要我们很用力地控制腿和脚。如果一直走平坡,又会觉得有点无趣。当上坡、下坡、平路,树林、乱石、沙地,各种路段结合在一起,达成了一种平衡,也增加了许多挑战和趣味。
有人会问,徒步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?是在放空放松大脑,还是在享受风景。不是,徒步,就只是徒步而已。专注沉默,低头看路,想着下一步我要踩哪里,才不会摔倒,才能更好攀登。
每次去徒步,下山时我们就会看到夕阳。我们把山甩在身后,毫不留恋地朝夕阳走去,因为我们知道,很快又会爬新的山,迎接新的太阳。
小红书:@海浪主义 公众号:【海浪主义】